| 中評社北京6月15日電/11日,隨著財政部、審計署等部門陸續公布2020年部門預算,一年一度的中央部門預算公開拉開大幕。 
 面對吃緊的財政收支,今年中央部門如何過好“緊日子”?怎樣將“錢用在刀刃上”?讓每一筆資金花得更有效?在今年102個中央部門公開的預算“賬本”中,可以找到答案。
 
 壓減支出,“錢花得更節約”
 
 “2020年,落實過緊日子要求,壓減一般性支出,把錢用在刀刃上”——打開財政部2020年部門預算,這句往年沒有的“卷首語”映入眼簾。
 
 在當前應對疫情衝擊的特殊時期,財政收支形勢嚴峻程度前所未有,政府如何過好“緊日子”尤為關鍵。
 
 “今年中央部門在公開預算時,要公開貫徹落實過緊日子要求壓減支出等情況。”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說。
 
 下降 6.9%、5.6%和3.6%——記者在查閱審計署部門預算時發現,相較於2019年執行數,今年安排在行政運行、機關服務、事業運行項目上的預算均有所減少,個別項目預算降幅達50%。
 
 “三公”經費也是中央部門“勤儉節約”的一大著力點,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中國貿促會等部門壓縮力度超過50%。
 
 政府過“緊日子”,是為了讓人民群眾過“好日子”。
 
 “中央部門預算,是觀察政府如何貫徹落實‘過緊日子’的一個窗口。”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汪德華說,通過壓減非急需、非剛性支出,可節省下更多的資金和財力,用於促進國家發展和民生福祉。
 
 推進項目支出預算公開,“錢花得更明白”
 
 對於公眾來說,不僅關心各部門公開的預算“賬本”是否詳細、全面,還關心“賬本”裡的各項支出是否花得“明明白白”。
 
 教育部“‘勵耕計劃’教育助學項目”,生態環境部“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管理項目”,國家醫療保障局“醫療保障體系建設項目”,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促進婦女兒童事業發展與婦女兒童維權項目”……今年,項目支出預算公開是一大看點。
 
 “今年部門公開的項目數量為83個,相較去年,公開範圍進一步擴大。”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說。
 
 具體來看,公開的項目內容包含項目概述、立項依據、實施主體、實施方案、實施周期、年度預算安排、績效目標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