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敢言集——2018》新書發布會現場 |
一要有思想、思想深度決定評論高度。香港實行“一國兩制“,輿論環境紛繁複雜,”觀點市場“多元多變,評論無處不在,人人皆可發言。但評論提供思想、彰顯價值的性質沒有改變;舉旗幟、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築同心的任務沒有變;發出主流聲音、傳播主流價值的使命沒有變。有時,輿論場眾聲越是喧嘩,人們越渴望聽到確定的、權威的聲音。就敢言評論員來說,“一國兩制”作為國家戰略,針對台灣問題提出,在香港率先實踐,兩者理論相通,脈絡相近。大家要在學深悟透“一國兩制”理論與實踐的基礎上,扎實提高說好香港“一國兩制”成功故事的能力和水平。大家作為香港回歸祖國以來巨大成就的見證者、受益者、貢獻者,也完全有條件把香港“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故事說得更生動、更鮮活,更有感染力。
二要善對話。一是要和時代對話。前人說“文章合為時而著”,評論就是要緊扣時代脈搏,聚焦時代,觀照時代,講述香港人奮鬥追夢、融入國家發展的故事。張俊勇主席為該書所作序言說得好,大家是在用自己的文章記錄下這個時代的印記,是在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二是要和問題對話。問題是時代的回聲。要順應時代呼聲、引領時代潮流,就必須敢於直面問題、勇於解決問題。三是要和讀者對話。評論就是把道理說給讀者聽,但不是為了說理而說理,是要讓大家都學會用說理的方式去想事情、看問題,要強調面向社會的“公共說理“,用理性去說服,靠感性去打動,在此基礎上凝聚共識,避免讓輿論偏激極化、一地雞毛。否則,讀者很可能“習慣性忽視”,生產再多也沒有用;甚至“警惕性疏離”,傳得越廣越有反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