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香港書展學者開講 呂大樂談香港社會面貌
http://www.crntt.hk   2022-07-24 00:15:13
香港教育大學副校長(研究及發展)、香港社會研究講座教授呂大樂(中評社 陸文煜攝)
  中評社香港7月24日電(記者 陸文煜)7月23日下午,香港書展主題講座“香港社會面貌——描寫、整理、分析”在灣仔會展中心舉行。香港教育大學副校長(研究及發展)、香港社會研究講座教授呂大樂自述七十年代以來的成長經歷和時代回憶,以社會學學者的視角分享香港社會的多維度變化。呂大樂認為,回望歷史進程,梳理時代印象,有助於重新審視當下的社會轉變與思考未來。

  呂大樂重點分享八十年代的社會學關注熱點。八十年代起,學界開始興起“香港解釋”研究,隨著香港回歸歷程的加快,對香港社會研究重點聚焦於前途談判問題上。與1949年後的新中國研究不同,香港被視作“另一個地方”而研究,期間新界被視為“中國農村”下的研究個案,探究中國人的農村、宗族、家庭等問題。同時香港被視為現代化、工業化、城市化之下的一個個案,其中“華人家庭”問題受到極大關注。另外,隨著學術界關於現代化理論研究的興起,大量學者也開始使用現代化理論和框架來研究香港。

  呂大樂介紹,八十年代後另一研究特色是以穩定視角作為主題,衝突視角涉及不多。1983年,公共屋村的居民開始參與地方選舉,世界工業化初期階段的方法被用來研究香港80年代的工業化進程。當時主流學界的現代化理論和相關研究興盛,階級分析視角被普遍運用,而在香港,階級概念還並不流行。1989年,香港研究界開始興起社會流動研究,東亞中產比較研究也盛行。隨後,“九七過渡”下的中產階層開始受關注,亞洲金融風暴之後,經濟危機之後的中產研究也開始盛行。

  呂大樂提到,隨著時代發展,“社會另一面”研究成為社會學研究重點。政治經濟學視角下的香港社會受關注,階級和國家機器等理論盛行,香港80年代的殖民管治的形態和生活經驗被重視,對香港社會的反思等主題受熱議等,其背後皆有時代政治經濟文化因素。 

  今年香港書展以“歷史文化・城市書寫”作為年度主題,除講座之外還設有展覽“文藝廊”三大專區訴說香港故事,專區之一重點介紹了呂大樂等香港五位歷史文化學者,亦有手稿、物品和書籍等展出。本次展示的《那似曾相識的七十年代》中,呂大樂收錄了研討講稿以及論文篇章,聚焦七十年代所見所聞,並在修訂中增以當下目光回顧的所感所想。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